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做好科研,写好论文?这是摆在每位大学生面前的问题。太阳集团0638官方网站副教授罗知,被学生称为“女神”,她还是《金融研究》2015年“年度最佳论文”(TOP1)获得者、“2014年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最佳论文”第一名。对于这个问题,她有怎样的见解呢?
记者:做好科研需要有哪些步骤?
罗知:第一,考虑选题的可行性。实证研究尤其需要数据,没有数据,再好的想法也做不下去。如研究网络约车、校园网贷等热门现象的选题,这些想法都非常好,但是可行性不高。
第二,学会基础性的工作。比如找文献,找数据。很多同学大学四年都不知道如何查资料,参考文献都是期刊网上随便找的,甚至很多文献都是来自质量不高的旬刊;也不知道如何找数据,不清楚学校的数据库资源。
第三,打好基础很重要。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的科研文章,都要求有很好的基础。即使没有学过,以后学的时候一定要把各种基础打好,这个是根基。
第四,要有学术品味。什么是品味?我经常把写论文比作炒菜,如果不能辨别出什么菜好吃,肯定做不出好菜。当然,品得出好菜,也不一定能做出好菜。但有品味是做出好菜的前提。想写出好文章也是一样,如果都没有办法鉴别文章的好坏,就找不到学习和进步的方向。
什么是好的文章?一是看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是否有创新、有贡献,贡献的大小是多少。二是从输入到结果之间的黑箱子是否被打开,也就是文章证明的结论背后的机制是否清晰有力。三是文章使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其实最难的是前面两点,特别是贡献大小,这个要在全面掌握文献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是个漫长的训练过程,老师会教,同学自己也要多思考、多听、多看,特别是多看国外顶级期刊的文章,看过之后要思考这篇文章为什么可以发表在TOP的杂志上。
最后,不要盲目自信。很多同学喜欢用花里胡哨的方法,却根本不知道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这个方法的优点或者缺点。而且一些同学觉得方法越复杂文章越好。其实,这是停留在非常浅显的阶段。经济学是一门最接近科学的社会学科,从来都是希望用最简洁有力的方法去描述经济中的现象,无论是做理论模型或者是实证研究。复杂方法的使用是研究问题的需要,简单技术或者简单模型解决不了的问题才需要引入更复杂的工具。而且有一些同学,尤其是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这一点的认识上非常有限,甚至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过于自信,听不进老师的建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于文章的把握还很欠缺。
记者:您作为知名期刊的审稿人,在看学生论文时最关注什么?哪些因素比较重要?
罗知:第一,文章规范性。理论文章的假设是否合理,推导是否正确,是否得出有意思的结论。实证也是一样,比如数据,变量,回归的过程是否规范。
第二,文章创新定位。文章不可能有很大创新,如果整篇文章都是创新,那就投top5了。所以同学们不要给自己文章定位太高,能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改进就很不错了。
第三,文章要有逻辑。经济现象的背后都是有逻辑的,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实证研究都是要研究经济背后的逻辑。
很多人觉得实证研究很简单,无非是拿两个变量回归。实证文章讲究因果推断,要识别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识别中间的机制是什么。现在有一些文章,看到A文献用了一个指标,B文献用了另一个指标,就把这两个指标强行回归,然后解读回归结果。这种文章可能很规范,但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就像前面说的,我们关注的是因果关系,关注的是内在机制。没有机制的数据放在一起分析,那是统计学,不是实证研究。在审稿的时候很容易把这种文章剔出去。有了逻辑之后,我们再看它的创新和贡献。贡献少的就发表在核心刊物,贡献多的就发表在权威刊物。
记者:您在教授专业课过程中,对学生有什么评价和建议?
罗知:首先,要转换学习模式。我觉得武大的本科生很不错,大家学习很认真,但是很多孩子还是高中的学习模式。大学老师会把知识的主线拉出来,剩下的很多知识要自己去补充。在老师讲完的基础上需要自己去思考。好一点的学生吸收九成,差一些的吸收六成。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要靠自己努力。
其次,转换思维模式。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课外的任务,很多同学可能就想着如何交差。但是,为什么不能转换一下思维,把每一个课外任务当作一次深入了解这个课程中你很感兴趣的内容的机会呢?在学校期间,所有的学习、考试都是应付,这是一种活法;另外一种活法是,每做一件事都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例如做PPT、找数据、演讲、综述文献,这些能力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用到的。如果一个学生每次只是应付,而另一个学生每次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慢慢积累,毕业时两个学生会有很大的差距。
总而言之,写论文要多练,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要写论文,第一步整理文献,第二步找数据,第三步学好理论知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来。写完文章之后,再多读几遍,要简洁,有条理。
本科生可以尝试学习写文献综述,综述前人的研究。这点对选题很有帮助。因为梳理文献,可以清晰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哪里可以做一点创新,哪些选题可以做,哪些不用再做。然后就可以去和老师商量,共同商量选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此外,还可以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做最基础的工作,比如处理一些数据。到底是很无聊还是有意义,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用什么态度去做。(漫画:吴霜)
作者:通讯员 冉伟竣 朱珠 赵钦 周晨希 来源: 《太阳集团0638官方网站报》 时间:2017-03-17http://newspaper.whu.edu.cn/paper/